前言:「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生與死,是我站在你面前,你卻不知我愛你。」張小嫻的這段文字似乎也可用在裝修上。我們發現很多爭議都是因不瞭解造成的誤解,小院希望能借由文章報導讓屋主與設計施工方更瞭解對方在乎的事,讓裝修成為雙方夢想的實現。
(2017初版,2021年修改)
最近有些會員有個共同的問題:
為何我家抽屜明明是10幾公分高,但裡頭只剩5公分多呢?
為什麼抽屜外觀看起來是10幾公分,但內裡變成高度只剩5公分左右?我們先從抽屜的結構談起吧!
都會族的廖經理提供以下解說圖,好方便解說高度落差產生的原因。
大家看一下就可知道,抽屜不是我們想像的抽屜只有門板(叫抽頭),側板(叫抽牆),底板(叫抽底)與最後那一塊(叫抽背)
除了四周的板料,還有把手的位置,與抽屜跟櫃體(或上個抽屜)之間的距離。這兩個就是變數,會因不同的做法而有不同的高度。
先說結論,這幾個是較常被屋主忽略但會影響到內抽空間的:1。無把手設計會佔掉內抽一些空間,很介意的人,最好選有把手設計;2。側板與上個抽屜或櫃頂之間的距離也會影響到內抽側板高度。3。三節滑軌或上掀下掀型五金都會佔到內抽空間。
以上這些因素,會造成抽頭與側板大約有7~10公分的差距,或造成內抽空間縮水。不過這是一般系統櫃的做法(有些系統家具廠商如綠的家具,即在側板的高度較高),木作廖師傅表示,若是木作櫃因為側板的高度可長高到與頂板只距離1~2公分,即可增加內抽可使用空間。木作櫃因是量身訂做,抽屜的內部空間會再大一些。
一般抽屜側板的高度,都是配合抽頭的尺寸,以無把手設計來看,若打斜處理的話,要留指縫2.5mm與放後方支骨的空間,於是內抽高度為:27 (抽頭)-2 ((支骨6.5-指縫2.5)/2)-1 (滑軌)-4.5 (櫃體頂板與之間間隔空間)=20公分 (抽身外徑,也就是框架),再減1.8公分(抽底與底溝)=18.2公分(實際內徑高),與抽頭27公分一比,內抽板有大約將近10公分的差距。
所以若是抽頭是12.8公分高者,12.8(抽頭高度)-2(打斜角指縫的空間,含上下抽頭之間支骨的高度)-1(滑軌)-1.8(抽底與底溝)-2.5(櫃體頂板和與其之間的空間高度)=5.5公分,於是內抽就是只剩5.5公分。
因此若不想內抽側板太短,不好放東西,通常內抽側板高度要在10公分以上;倒推回去,若是系統櫃,抽頭最好在18公分以上,若是無把手設計則在20公分以上;若是木作櫃,則抽頭可在15公分以上;另外若選有把手的設計,因為不用放無把手的支骨,所以可多出2公分的高度。
但當然,以上是大概值,請不要當成非如此不可的定律;因為師傅使用的滑軌或做法不同(如不用滑軌五金者,內抽空間會更大),會有不同的結果。
桌下抽屜的規劃也要注意
另外還有一個情況也可順便解釋一下,一般在規劃化妝台或書桌時,抽屜是無法做太高的,抽屜若太高,大腿很容易會碰到抽屜底部,若要做高抽便會要提高枱面,但使用者就會吊手,所以若書桌要做高20公分以上的抽屜時,最好是做在側邊,而非桌面下方。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