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16年初稿,2022年修正)
之前談過浴室設備各自獨立。因為朋友「馬的家」的規劃,我再找一些案例,希望大家對獨立設備的規劃能更熟悉。這次取材自日本很大的一間房地產仲介公司--三井不動產,每一間都在賣,是2013年間落成的新房子,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上網去看價格,平均一坪是100萬元。
日本浴室設計有幾個梗,但「都很像」,我先說結論,之後再來解析。
1。設備獨立。大致是馬桶一間、洗手台一間、浴缸與淋浴間一間。
2。馬桶區有獨立的門,外開。應該是內開開不了。空間面寬最好要90cm,不要小於80,會太侷促。馬桶兩側至少要25cm左右。也會配小型洗手枱。
3。洗手枱單一水槽,好處是不必再牽一組管線,洗烘衣機也在此。無門,或拉門,或內開門。我覺得還是有門的選擇比較好,有時女生洗臉就是不想讓人看到,就可把門關起來。要注意的是,走道寬要70cm以上,太窄也會有侷促感,但因為此區究竟不是久待處,走道要再狹窄點也是行的。
4。浴缸與淋浴花灑同一室。門內開。空間緊臨洗手台。四周為實牆。網友Iris補充:日本空間較少做淋浴玻璃拉門,也少用浴簾,因為日本人的習慣是,先在浴缸旁邊的淋浴區把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洗乾淨,之後才會進去浴缸泡澡。他們一般不在浴缸洗澡,不太會有水濺出來的問題,因此很少在掛浴簾~浴缸上方的吊桿位置在中間,看起來像是浴室有加裝乾燥機,讓大家可以在那邊曬衣服的~
5。洗手枱與馬桶會分離較遠:我覺得這會讓便後洗手不太方便,還是臨近較佳。不過通常會在馬桶間內,再設一個小型洗手枱。網友PHX也補充,也常見上方有個洗手枱的馬桶,洗手的水會順流到馬桶,也很省水。
6。乾區的馬桶與洗手枱壁面不貼磚的很多,有的地面也沒貼磚。
7。運用整體浴室(系統浴室)的也很多,但缺點是地面踏感較不佳,不實。
但先說,不是說日本設計的就好,這只是讓大家做參考,像歐美的浴室就跟台灣一般很像,設備同一間的也很多。我這次想討論的是,要不要設計門?我發現生活習慣不同,真的看法大不同。
淋浴間浴缸要有門,ok,那若是洗手枱區無門,能接受嗎?我個人能接受,無門也方便進出(但門框寬度要留70cm以上),但有時我就想在洗手台那挖鼻孔或做擠痘痘時,也不希望別人看到。所以感覺上還是有門較好。
但門可以怎麼做?若是乾區,我能接受用浴簾或防水布簾,請記得用不鏽鋼吊杆,會很方便拉,也好看。但若馬桶區也無門,或者是用浴簾(或防水布簾)當門,不知大家也能接受嗎?我個人是可以,但我老公就說不行,他覺得布簾「在心理上」會不踏實,雖然沒人看,但嗯嗯時仍會有點心理壓力。
不過無門還有個乾燥的問題。目前抽風扇是要「關門」使用的,乾燥效果較好,若是無門或浴簾,乾燥效果會不好。
用以上的觀點來看幾個案例:
1。馬桶間內有小洗手台,不然要開兩個門才能洗手,就太不方便了。
案例2:21坪。洗手台(藍色區)有雙出入口。拉門設計。
案例3:22坪。最常見的配置,馬桶浴室洗手枱各自獨立一間。
案例4:27坪。馬桶位於格局中間。
案例5:20坪,衛浴在中間。
案例6:衛浴在進門處。
以下為網友留言
Iris
其實日本人的習慣是,先在浴缸旁邊的淋浴區把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洗乾淨,
之後才會進去浴缸泡澡。他們一般不在浴缸洗澡(除非是一人住的很小浴室),
不太會有水濺出來的問題,因此很少在掛浴簾~
他們習慣是大家都洗乾淨,然後全家人輪流泡同一缸水XDD
所以通常會在浴缸上面放一個簾子保溫(雖然通常都有保溫跟加溫功能啦~)
浴缸上方的吊桿位置在中間,看起來像是浴室有加裝乾燥機,
讓大家可以在那邊曬衣服的~
姥姥
謝謝iris提供的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