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小空間,選購尺寸皆小的家具,讓空間不要那麼滿,且容易安排出行走動線,是比較直接、直覺的判斷。但這間16坪公寓配置家具的方式,卻是逆向操作的邏輯,反證小坪數依然具備擁有寬敞、舒適家具的權力。
L型沙發給人巨大、占空間的既定印象,但其實像這種寬度大約3米多的客廳,是擺得下L型沙發的,兩個人各占一邊懶散躺著剛剛好。
取捨點是,其他家具尺寸變小(例如以邊桌當咖啡桌),且不能買太多家具,例如書櫃,雜誌書籍就直接堆在牆邊。
這種配置思維適合即將或剛有新生兒的家庭,因為只買重點家具,項目少,配合成長速度調整練翻身、練爬、練走的活動範圍,相對彈性許多。
上方吊燈是丹麥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的作品Spiral,由VERPAN生產,國內在bhome boutique買得到。
入口玄關有處置物檯面,布置得像個小書桌,木板拼接白色櫃體是鞋櫃,圖片中央長形門板後方是儲物間。
有儲物間的好處是,大型雜物有地方統一收納,活動區域也不用訂製或買那麼多櫃體占空間;缺點是所有雜物都塞進這裡,容易像個消失的密室,愈堆愈多,不好好管理的話,放進去也不見得找得出來。
先看一下平面圖,左下角是唯一臥室,與客廳相連的開口拓寬成對開門扇的尺寸。
歐美居家常見對開室內門,其實門框並沒有加寬多少,只是兩扇門板都偏窄,比例上看起來就顯得修長。
打破既定框架的家具配置法,一般來說,看見這麼小的房間(像許多三房兩廳格局中,最小的那間臥室),我們習慣認定只能擺張單人床,頂多去客製成加大單人床。
但這間是直接擺進與臥室同寬、180公分長的雙人床舖,上下床改從床尾爬過去,換床單時,兩邊還是有些空間可抬起床墊。窗前釘塊板子當窗台,即成床頭置物區。
臥室究竟需要多大?是可以討論,也是我認為可犧牲的區塊,因為一天在此活動的時機只有睡覺,就算有其他活動也是在床舖上進行(咦?),所以縮減它換取其他起居區域的空間,對我而言不會造成太多不便。
餐桌椅安排在客廳與廚房間的過道,擺張6人座餐桌也綽綽有餘。
牆上復古相框嵌的是鏡子,稍微延伸景深,用餐完畢還能順便檢查齒縫有無菜渣。白色吊燈是瑞典品牌ateljé Lyktan的Bumling吊燈,二手款可在CameZa+、Cobuta Home買到。
俗話說,廚房裡容不下兩個女人,會做菜的人,通常會嫌幫手礙手礙腳,於是廚房走道不必太寬,一個人能靈活走動、轉身、拉開抽屜櫃門為原則,兩側都能做檯面、櫃體,讓備料烹飪區更寬敞。
檯面是橡木實木集層材,但台灣溼氣重,IKEA廚具部門的專家,就曾建議改選橡木色美耐板面材更耐用。
壁面貼白色方格馬賽克,刻意搭配深灰色填縫劑,看上去像極了格紋記事本,若擔心線條太多易眼花,貼到與不鏽鋼層板同高,上方粉刷牆面也可。
順便招募一下,若有人家中也用實木集層材流理檯板,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,並告知你每周做菜頻率、家的區域,例如是否常下雨等,我們想知道是否真的普遍會變形,還是和個人住家地區、烹飪習慣較有關連。
冰箱在右手邊。廚房門框雖還留著門板鎖片,但已算獨立空間、不怕油煙逸散全屋,乾脆不裝門板,兩側都不用預留門板旋開空間,出菜也方便些。
浴室貼10X10公分深灰面瓷磚,延續廚房填縫對比色的手法,改用白色填縫劑。若擔心小空間貼深色瓷磚會感覺壓迫,也可以像它在中段貼一道淺色瓷磚,如腰帶的變化效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以下為讀者優惠時間:
寫完這篇文章後,收到「木在Moozhe」寫信來補充說明實木集成材的事,原來橡木之所以做成集成材還會變形,是木頭本身組織的「維管束」有許多中空氣室,不容易平均地乾燥收縮,木料在不斷沾濕、乾燥的交替變化下,慢慢就變形了;相較之下,柚木因為油脂含量高(緬甸柚木又高於印尼柚木),不僅變形率降低,本身抗水性也高。
此外,集成材的木塊寬度也與變形率有關,裁切愈小塊去併板,穩定性高,所以6分寬(約1.8cm)的小料集成材,比起1吋或更寬料的集成材,又更不怕變形了。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