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米】
任何品牌只要超過100年,依然專心一致在生產當年創出知名度的經典款,並仍以此為主力商品,就代表這件作品經得起考驗(品質、實用性、潮流品味等)。
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把椅子,大家應該不陌生,在很多咖啡店,尤其是歐洲街上比7-11還多的咖啡店,幾乎都曾看過它或跟它很像的身影。談起它的身世又不得不先從這個大鬍子老人開始說起…他雖然長得很像政治人物或科學家,但其實是一位做椅子的工匠。
1796年出生於萊茵河畔的Michael Thonet(後為德國人),原本是一名家具工匠,那個時代的家具多半還是靠工匠手工打造,造型也大同小異,還沒有所謂設計專利的概念。到了1842年,Thonet受奧地利皇室任命到維也納工作期間,竟研究出讓這把椅子得以大量生產的要訣:
對,就是它,這張看起來沒啥了不起、在當時只獲得一個編碼No.14的椅子,完全沒想到日後不僅紅遍維也納和歐洲各處咖啡廳(後有café chair別名),更因此讓Thonet在1849成立公司,將這把椅子和個人名號銷至世界各地。
儘管當時很多工匠都能做出造型相近的單椅,但Michael奠定地位的差異處在於,他理性計算出簡化椅子線條和組件數量的模組:
木料部位幾乎只要這6個組件,就能組成一把單椅。
有了固定形式就能大量生產,想再降低材料和人力成本,Thonet 東向前往捷克,在我們聽都沒聽過的小鎮Bystřice pod Hostýnem(誰唸得出正確發音啊?),找到一間1861年成立的家具工坊合作,教導工人如何利用附近豐富的山毛櫸木林當素材,用標準作法蒸氣高溫加熱櫸木條後,彎進設計好的模具塑型,按照步驟成功組出No.14和更多以此變型的單椅。
Thonet過世後,他的品牌持續與這間捷克工坊及其他歐洲鄉間的工坊合作,大量生產家具銷售,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,捷克脫離德國,許多工廠包括捷克這間也都和THONET斷了聯繫。直到1953年終於正式獨立而以TON為名,成立自營品牌。
寫到這裡,你一定會問,那THONET呢?
還是持續在營業,它當然也找到了其他生產線持續生產並設計新的家具。
有版權問題嗎?
沒有,因為當年Michael Thonet也不是此椅型的完全原創者,改良得以大量生產的款式,其實送交很多工廠生產製作,也沒有註冊專利。所以嚴格以現代智慧財產概念來說,這個造型已經算是公共財了。
那THONET和TON有什麽不一樣呢?
以經典款No.14來說,造型和材料幾乎大同小異,他們一樣維持用蒸氣高溫烘軟實木條後,彎成曲木作為單椅結構的工藝;座面都是膠合木,並彎出略為符合臀部線條的表面弧度。
稍微有點不同的可以看照片:
比如說,TON的No.14,椅背頂端弧線比THONET再圓一些,椅身兩側多了連結椅背和椅面的木條加強結構,以免長期往後靠的力量撞鬆了椅背。
價格定位差異極大
雖然整體造型大同小異,但大家關心的價格則相去甚遠。
同樣一張黑色No.14單椅,THONET的網路售價是648.55歐元,將近26,000台幣;TON同款同色的台灣售價是7,580元,整整三倍的價差。
價格如此懸殊可能原因:1. TONET的品牌定位較高檔,專攻歐美頂級客層。2. TONET的原物料、人工成本,都遠高過於就近取材的捷克工廠TON。也因此,據說歐洲咖啡廳、餐廳有用到14或18號餐椅的話,近六成都是TON而非THONET,成本考量嘛!
18號椅子長這樣,椅背和14號超級像,很容易搞混,此款台灣售價7,580元。
如果硬要PK14和18號,我應該會選18號,因為中間空心處剛好是脊椎位置,靠著椅背還是有一些差別。
歷史典故講太長,來看一下TON的椅子在各地咖啡店的身影(圖片來自TON)
先休息一下,文章太長了得拆成上、下篇講,因為不先把TONET和TON的淵源講清楚,我怕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認不清楚,下一篇會介紹台灣在哪裡買、部分商品價格,不是故意要賣關子啊不要飛踢我。
對了補充說明一下(有完沒完啊你)
有人可能會好奇去Google查THONET的國外售價是不是真的那麼貴,我跟你說,很容易跑出一堆莫名的網站,賣的還不見得是THONET或TON的商品。
或者頁面標示賣的是THONET,例如這個加拿大購物網站
你看它賣THONET No.14 才250加幣,竟然和TON差不多,可是再仔細看一點就會發現,它標明是14號的椅子,其實是TON的款式,而非THONET的喔~
我查到THONET的官方售價,是在官網的德語版本才看得到,Look Here,可以參考看看。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