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廠商現下都會使用水分計來捉漏,但若沒有做到位,就是白忙一場。
(說明:這篇使用的是這支混凝土水分計,不同水分計會有不同讀值喔)
漏水測試前
什麼是沒有做到位呢?
1,有做測試(如積水測試),但忘了測試前要先用水分計:一定要先量,這樣才有「對照組」,之後的測試才有意義。不然怎知測試後,牆體含水率是否有升高。
2,有用水分計量,但沒有記錄讀值: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,即使是上一秒才量過。通常一處壁癌可能會量出20幾組讀值,還是記錄下來比較好。
3,有記錄讀值,但忘了拍照:這個也是姥姥我偶爾會犯,尤其是忘情地量了50幾組後,離開案發現場時,頻頻哀嘆,悔恨不已。為何要拍照呢?因為有的壁癌我們會提前把表面打除,這時你的記錄就會灰飛煙滅。。。。
4,有記錄讀值,但記錄範圍太小:壁癌量值,不是只有「眼見」之處。壁癌範圍怎麼量?不是比壁癌處大20%,或大50%,不是比例型的猜測,是量測到「與正常牆面含水值」差不多處。例如:正常含水值是300~350左右,那量到350~400左右的地方。
這裡要注意,壁癌不一定是在一個方形或圓形的範圍,也可能是梯形,或就是牆角或牆高30公分以下的一字形。
5,勿以癌小而略之,勿以癌大而定之:難得讓我掉一下古文,翻成白話就是,不要以為這塊壁癌小小的就不量,或以為這塊很嚴重就認定漏水點在此,不管小癌大癌都要量。
有個案例,在做了止漏工法後,反而小癌變成大癌了,這時才發現當初忘了量小癌,但從最後結果得知,因為水泥牆含水後,要散到乳膠漆變壁癌,是需要一段時間的。因此即使已止漏,牆體仍有可能繼續在散水氣,造成表面壁癌擴大。但若有量含水值,即可看出水氣是否有減少,免去誤判或重新捉漏的時間。
漏水測試後或止漏工法後
就是重新使用水分計,看之前的記錄,讀值是否下降或上升,來確認漏水原因,或止漏工法是否確實有效。
要注意,若讀值要記錄兩次以上,則須區別不同日期記錄的讀值,可加註日期,或用不同符號色筆等來註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