牆體的問題,並不是單純的化學問題,她其實也是個物理問題,但大家都忽略她。如同不同腔體的壓力與溫度不一樣,裡面氣體的活動趨勢就不一樣。不管是不是專業人士,都應該有這個整體物體構造的概念,才不會只在表皮做化學處理的表面功夫!
(姥姥插播一下:因為這段解釋比較難懂,不是業界老闆或當師傅的文青們,可以直接跳過,看下方的兩個大表格即可,不然,有的人會頭暈^^)
將以上腔體的概念具體化,因建築牆體大都使用水泥材料作為表面的整平材料,而硬固水泥材料是多孔性質,容易蓄積水分以及水氣, 形成微小的腔體,內外牆水泥砂漿微小的腔體,與牆體主體,室外與室內等大小不一的腔體,形成一個連通腔體,互相牽連,息息相關。
請大家看一下一開始的那張圖,以顏色區分為例,這是白天的狀態,室外溫度高(紅),室內溫度低(藍),氣溫經由牆體由外牆擴散到內牆,內外的溫度都不一樣,若是腔體間的連通管有暢通,溫度的擴散會比較均勻,吸熱散熱也比較快,若是腔體間哪一個連通管通氣量變少或是封閉了,溫度的擴散自然會不連續,熱容易鎖在牆體中,有水且溫度高,才造成化學反應的溫床孔隙壓力再經由溫度擴散的趨勢,將化學反應的產物,由室外往室內推擠,造成內牆所謂壁癌產生。
當然不同季節,氣溫不同 ;日夜溫差不同,連通腔體內的溫度梯度也不同,但只要有此概念,目前建築大部分遇到的問題,都能找到合理的解答。
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,透南風結露的問題,就是內牆與室內的連通管封閉了,造成內牆與室內的溫差變大,若外牆施做磁磚等材質,連通管少,牆體內外都不通就好像玻璃杯一樣,會在氣溫濕度較高那一側結露。
因此身為一個專業的修繕廠商,在處理壁癌等建築構造物問題,必須同時考量內外牆的材質,因為內外牆的材質,影響腔體間的連通狀態,影響了水氣跑動的能力以及化學反應的進行速度,造就了不同的壁癌表徵。
接下來再利用混凝土水分計以及混凝土強度試驗錘,量測內牆的含水率以及強度狀態,就能了解牆體的問題, 為客戶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,其中,含水率可了解牆體裡現階段蓄積的水氣數量,抗壓強度可了解內牆連通管的數量, 數量多與少都有可能發生問題,因為一旦牆體吸水了,蓄積在腔體內,就非常不易從連通管脫除,化學反應在溫度的催化下,還是會產生。
經過幾年收集來的案例歸納整理,將壁癌的表徵,強度與吸水率,製作成檢測流程圖,並將常見的問題, 大致分類成九種case;各位廠商朋友,可以經由查表的方式,快速得到每一種case的成因以及處理方案,這裡介紹的方式,是必須破除壁面,其邏輯就是認為內牆的腔體一經吸水劣化,是無法還原的;唯有將腔體破壞重建,才能達到內外通暢但腔體不易吸水的理想狀態。
特別注意:
1. 若是破除牆面見磚體後,發現磚體本身有白華現象,此現象表示磚體內部蓄積大量水氣,會將紅磚腔體內部的無機類組成物溶出並析出於表面,此時不可直接施做水泥砂漿層,並須讓紅磚腔體內部的水分脫除,不再析出白華,才可進行水泥砂漿層,不然, 紅磚內部的水氣,仍會將磚內的無機物推擠到新水泥砂漿層表面,對於水分的脫除,不可以用瓦斯噴燈處理,這樣會將水泥砂漿破壞。
2. 含水率量測到達 13%以上,有可能是水管線路滲漏,或是之前曾經大量漏水蓄積在牆體裡面的水分, 兩個可能性都要考量,需要破除來了解是哪一種情況,水管線滲漏要請水電人員來進行處理。
3. 若要快速去除牆體的水分,建議使用除漆的熱風槍來處理,
請參考以下影片
4.對於為客戶檢測與估價,可以上述的方式來評估,建議將牆面分割成方格狀,當然越多格數,越能掌握牆面情況每一格都量測記錄強度與含水率,如此就可以了解需要施作的面積,以及需要挖除到何種程度,然而,若是若壁面含水率高於8%面積大於50%,建議將整個壁面打到見磚,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。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