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有朋友會問我留浴缸好,還是設計淋浴間,通常會發問的朋友都是買了小坪數的家,且只有一間浴室。我都建議做浴缸,因為能泡個澡,真的是很幸福的事。
村上春樹在跑步時發現,身體的性質會影響心理,甚至個性。他的肌肉不容易放鬆,柔軟操要做較久,這緊繃的肌肉跟他的個性有點像,他總無法在眾人前好好說話,也不想去打入什麼團體,即使是當了作家後。他不太算慢熟的人,根本是不熟的人,我想。
在台灣,許多小說作者或跟文字有點關係的人,多會跟某些文藝界人士成為一掛。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記者的人,常常只要牽到一條線,就很容易拿起一把粽子。世人都愛八卦別人,很多事不必看到現場錄影帶,許多人都會演給你看,例如Makiyo是怎麼踢人的。
我年輕時住的地方是淋浴間,當時也覺得浴缸不乾淨,又容易積浴垢,就這樣站著洗洗了10幾年;但我的童年是在浴缸中度過的。那時住在鄉下,很傳統的馬賽克浴缸,一角還破了。人年紀大了,什麼都忘了,但有一幕卻連細節都清清楚楚。小學五年級的我,把自己整個泡在水中,放著很熱很熱的水,整個頭都是汗,眼前全是水氣。
這記憶是要給什麼人生道理嗎?抱歉,沒有,那就是一段黑白色的記憶。最多最多,可以套用心理學的話,這童年記憶加深了我對浴缸的好感,然後年紀大了,我就出現類似鮭魚迴遊的現象,所以贊成用浴缸。隨便吧,反正,最後結果是一樣的。
我後來有了自己的家,也曾考慮要不要繼續用淋浴的,但還好,當時有位法國人,叫什麼圖森的,他說,有浴缸的人生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。姥姥一向沒主見都聽別人的,當下就決定保留建商的浴缸。
在家泡澡也很好玩,你可以去買日本北海道或九洲的泡湯粉,水會變綠色或橘色,洗完皮膚也超滑的;也可以加精油,加浮水蠟燭,或來個泡泡浴、玫瑰浴,整個浴室會很巴里島。姥姥有陣子迷上泡湯,還去做了個木板,架在浴缸上,幹麼呢?呵,看書,把小說帶進浴室,一泡就一個小時。對了,想敷臉護髮的也可一起來。
---以下是設計浴缸的務實面,對,以上都是我個人不切實際的想法---
空間小不是問題,現在也有許多業者推出小小浴缸,能坐著泡澡。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坐著泡湯,因為底部小,與躺式浴缸相比,比較少的水量就能達到想要的高度,省水也省時間,另一個是坐著的比較安全,心臟不好的人可以泡半身浴即可。材質的部分,若很在意衛生的問題,可以選不易沾污的材質,其實常見的壓克力或琺瑯都是不沾污的了,當然,泡完後要習慣清潔,才不易積浴垢。 比較特殊的是檜木桶,用久後的確很容易有浴垢或發霉,請別想「清乾淨」,我看,直接換一個比較快;
泥作浴缸注意事項
設計浴缸也有一些小細節,先講個常識,浴缸四周最好要有面牆要留個小平台或置物台,方便放洗澡洗髮泡湯用的瓶瓶罐罐。
浴缸處除了彈性水泥做防水以外,浴缸底部的洩水坡也要記得做,因為浴缸外部可能會冷凝水,若無法排出易造成滲水。至於要不要加防水膠,我詢問眾多師傅後,
若還有點預算,可以在四角用玻璃纖維網,加強咬合力,這是防地震時防水層破裂,不加行不行?也可以的,不必怕,只要請師傅在四周加強塗布彈性水泥,絕大部分都不會有事,至少姥姥家就10幾年沒什麼問題。若手頭預算還是花不完,有的人會建議再加層不鏽鋼槽,加這一層可讓防水更完善,但我個人會覺得這筆錢若能捐給聯合勸募會更好,只為了極低的機率去花這10萬元,不如捐給偏遠地區的學童吃營養午餐。
還有,若是做像溫泉的那種泡湯式浴缸,因需水量較大,常會放熱水放太久,衣服都脫了,還要等半小時才能下水,不但早先放的水都涼了,你的心也會涼一半,所以記得要配合大管徑水管,送水快,就不必等太久啦。
但我其實不太認同「在家裡」做這種泡湯式浴缸,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」,不管浴缸做多大,你能泡到的水就是與你身體大小差不多的體積,放那麼多水都只是浪費,而且沒有加溫設計的大浴缸,水就冷得快,再來,根據我採訪到的屋主,大部分都很後悔,許多一開始是想擁有高檔湯屋的尊榮感,還有「兩人一起泡湯」,但實際家居生活很難夫妻倆人同時有空的,而且澡是天天洗,會覺得浪費水,洗後又難清理,後來多半「很少泡澡」,浴缸成了純裝飾,那何必花這個錢呢?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