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吳透
常接到關於麵包盤、砧板、chesse盤的注文(訂製),我生性多疑,會多詢問使用的環境、用途頻率等,但客戶通常只希望我直接推薦,不想聽我多廢話。
其實,有時候多跟我聊一下,你可能會拿到一塊可以用上一輩子還可以傳給孩子(他可能根本不想要)的好砧板。
選擇砧板料,我會思考三個問題。
首先,板無可避免必須常碰水,需要抗水性好的木料,少吸點水,就會快點乾,水吸的多,還沒晾乾就又被抓去洗澡,永遠就在一個將乾未乾的狀態,發霉變形是早晚會遇上的問題。
第二,砧板必須要被切、剁、砍、劈、戳(真慘,下次恨誰就願他下輩子投胎做砧板去),纖維不能容易被切裂粉碎,切個肉沾上一堆木屑,沒的玷污肉的清白,當然不是個好砧板。必須要纖維長細密實、軟韌不易裂碎,太硬太脆反而容易被刀給切斷,滿面發屑,這點台灣烏心石就是個表現很好的材料。
第三,最好能抗菌,台檜很抗菌啊,但可惜台檜過不了第二關,切剁很容易發屑。
烏心石耐刴
那關於砧板的木料該如何選擇,我還是先從台灣砧板料一哥,也是大家最熟悉的,闊葉木一級料的「烏心石」來講起好了。
烏心石,拉丁學名:Michelia compressa (Maxim.) Sargent 木蘭科的喬木
之後介紹的木材除了一般商用名稱或俗名外,都會標上學名,為了一點小趣味,我順便分享一下怎麼看拉丁學名。
一般來說,拉丁學名會有三個字串,知道這個你就贏全球一半的人了。
第一個字是屬名(generic name),第一個字母大寫,通常是名詞,直接挑明說這傢伙是誰,或是最初拉丁文的名稱,或是紀念某個人的人名等等,原則上跟植物特徵沒有正相關。
第二個字是種名(specific epithet),小寫斜體,通常是形容詞,直接描述這傢伙的特徵是圓是扁。
第三個字是發現者的名字,通常第一個字母大寫全名,但也有例外,像如果是林奈(Linnaeus),就都直接簡寫一個L,全世界就他可以這樣,因為是大師,所以改天我也希望自己做的家具上屬名只要寫一個Z,大家就知道是我幹的!
我們回來看看烏心石的拉丁學名:Michelia compressa (Maxim.) Sargent
第一,Michelia是屬名,英文裡含笑花的意思,開頭就跟你說這是含笑屬。
第二,compressa是種名,扁、錠狀的意思,我猜不是花瓣扁就是葉子扁,這我不清楚,因為我都是看屍體(木材),很少看到活人(花、葉)。
第三,發現命名的傢伙,這裡有個括弧裡有個簡寫(Maxim.),後面才出現Sargent這個人,這是說曾經有個叫Carl Johann (Ivanovič) Maximowicz 卡爾。伊萬諾維奇。馬克西莫維奇的俄國植物學家先命名過,後來又被Charles Sargent重新命名。
為何會重新命名,這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不過Charles Sargent這傢伙跟台灣植物有些小淵源,這改天再來說。
好,有耐心看到這裡,你就贏了95%的人,後面沒看也沒關係的,真的。
另外那5%的專業人士,如果發現我寫錯,還請不吝指正!
烏心石常見謬誤
說完拉丁學名,回來看中文名稱,那【烏心石】這名字的由來是?
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資料,不是寫著「心材顏色深如石」,就是寫著「質地堅硬如石」、「沈重如石」,這些都是錯的!
事實上,烏心石的心材是黃褐色(邊材為淺褐色),並非烏黑色,也不是石材般的灰白色(註1)
至於堅硬如石,烏心石的硬度跟一般木材無異(指甲可以畫出凹痕),完全稱不上堅硬這兩字,更遑論如石了。
至於比重也約0.42-0.53而已,絕對不會沈重如石。
我相信寫這些文字的人(其中還有森林系的教授喔),從來沒有親自看過、摸過烏心石!只是人云亦云,完全沒有經過查證。
一直以來,關於木材存在著太多的耳語口傳,什麼檜木/柚木不會被白蟻喫、什麼鐵杉堅硬如鐵、什麼花梨木桀驁難訓易變形…….
其實,全。都。是。假。的!
不只是一般木材初心者,連多年從事木工的老師傅也是道聽塗說,信口枉言。
烏心石材質細密,吸水率低,紋理均勻緊實,落刀切剁不易起碎屑,這是他成為砧板一哥很重要的原因。
然而,最重要的是,烏心石是天然抗菌木料,近年來,學者從烏心石的心材浸出液中析出烏心石素(Ushinshunine)、Liriodenine等生物鹼,證實具有抗菌性,可有效抑制菌絲生長。
有興趣者,可參考國科會2003年研究報告【烏心石抗腐朽成分與作用機制之研究】。
小心冒牌貨
可惜的是,這些年,台灣烏心石越來越難取得,手上有料者,也都惜售了。
市面上那些號稱是烏心石的砧板,如不是用雜木楠木類,就是用越南、印尼、馬來西亞進口的類烏心石木混充之,統稱「南洋烏心石」。
南洋烏心石算是台灣烏心石的表親,同為木蘭科,但是是含笑屬,並非同種木料。
台灣商人最厲害的就是找相近料,南洋烏心石的色澤、紋理,與台灣烏心石確實十分相近,前者的組織明顯較鬆散,容易起屑,重量也不若台灣烏心石般重,順逆交絲的波光紋理也有些不同,至於有無抗菌效果,這就還得等待科學研究證實了,非從事木材專業者,其實已難辨別兩者,只能靠業者良心自律了。
其他木種與挑選時要注意什麼呢?看下一頁
其他木種
除了台灣烏心石外,在砧板料的選擇上,另外推薦台灣櫸木、福建柏、阿拉斯加扁柏、北美楓木、橄欖木這五種木料。
台灣櫸木砧板,一直是台灣廚界總舖師的最愛,但重量不輕,只適合專業廚房定點使用,一般家庭主婦除非準備習武當練家子,否則不建議。
福建柏,主要產自越南、寮國,這是這些年我很推薦大家入手的砧板,紋理近似台灣檜木,但除了香味外,各項性質在我看來,都是台檜之上,也有天然抗菌的效果。
阿拉斯加扁柏,主要產自北美,是日本壽司師傅的最愛,木色淺白,質地細密光滑,可惜單板太過輕薄,需取大料在板前使用,爽度才高。
北美楓木也是淺色木,木紋對比淺,硬度夠,砂磨後細緻光滑,在歐美傳統就是高級砧板料,我最愛的Edward Wohl手作砧板,幾乎都以楓木製作。如果能用上鳥眼楓木(bird’s eye maple)、虎斑楓木(flame maple),那可真的是傳世的逸品啊!
至於橄欖木,含油量夠,硬度高,木紋瑰麗襲人,是我心中最美麗的砧板料,我也打算引進橄欖原木料製作砧板看看,到時再來談。
整塊的比拼板好
除了木料的選擇外,砧板的製作,三個原則
首先,一枚板(整塊的)好過併接板或集成材,厚度建議至少1.5cm以上,在能方便舉移洗滌的前提下,越厚越好(註2)。
其次,直紋(徑切)好過山形紋(弦切),這有三個原因。
因為山形紋取料,會將木質部的導管斜切出最大截面積,表面開孔多且大。第一個會發生的問題,就是山形紋組織比較鬆散,容易切出細屑,不耐切。
第二,容易卡縫,食物殘渣不易清理。
第三個可能發生的問題,就是變形率較高。(關於徑切 vs 弦切的問題會再闢專論說明)
弦切比較容易取得寬板料,徑切如要取寬版料,成本遠高於前者,所以,如果一塊都是直紋的砧板賣的比山形紋的還貴,是正常合理的。
但是,以上關於徑切、弦切的說明,只適用於環孔材,像是散孔材的楓木就不存在這樣的優劣比較。(關於環孔材 vs 散孔材也會另闢專論說明,如果我沒有半途而廢的話)
最後一個製作的原則,建議不要上任何化學漆,畢竟是要接觸食物的。
如果一定要塗裝,上幾道天然的護木油,我不反對。
只是,使用天然護木油的保護力其實極為有限,油品選的不好還會增加發霉的風險,IKEA賣的砧板保養油(礦物油)算是個極為便宜好用的選擇,至於某些人推薦的沙拉油/橄欖油保養法,我沒用過,無法評論。
使用完,請一定要吊起或儲放在通風處保持乾燥,這比上不上油還重要,建議每年最好能砂磨保養一次,自己買砂紙回來處理就好,以後的文章會特別寫一篇保養專論,這也敬請不要期待,謝謝!
註1:烏心石心材初剖時,略帶淺紅棕色,不久即轉成黃褐色,遇水後會深化至胡桃色。其橫剖斷面的心材與邊材色差明顯,我曾試著在斷面上漆,發現中央心材著漆吃色明顯,簡單來說,也就是心材很明顯變黑了,確實符合”烏心”這兩個字。至於”石”字,就請大家自行想像申論了。
註1-2:烏心石樹皮之自然斑紋如同鱸鰻的皮紋,因此又被稱為「鱸鰻」—這也是網路上大家千篇一律抄來抄去的文字,老實說,我從沒聽過業內有人這樣叫過烏心石,恕我眼拙,看不出來樹皮像鱸鰻。
註1-3:烏心石一月開花,像是縮小版的玉蘭花,煞是好看,過幾個月大家可以注意北平西路、忠孝東路四段、經貿二段及忠孝東路三段等路段的行道樹。
註2:IKEA的砧板多為山毛櫸集成材,變形率超級高,高到那個曲度連我都無法處理,通常只能建議客戶丟棄,如果不會碰到水的砧板,就可以考慮買。
作者簡介:
吳透,木在Moozhe主理人,在某個已遺忘的下雨天聞到木香,就此變成木頭人。
若您覺得文章寫得還可以,想送束花或買隻雕給小院,可按此贊助,謝謝您讓我們能走更遠的路,期待山水有相逢,小院拜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