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

台北怡蘭家,廚房為核心區

D26_0390
攝影/Dino

《小院到我家》是每個月的固定專欄,我們會帶大家到某個家參訪,看看一個家是怎麼建立起來的,用了那些建材,家具去哪買。此單元也很歡迎大家投稿,來函請寄info@courcasa.com

在人間四月天,小院這次帶大家參觀的是知名飲食旅遊作者葉怡蘭的家。她將私宅改造的點點滴滴寫成了一本書《家的模樣》,由寫樂出版社出版,記錄近20年來對家的觀察與想法,也謝謝大方的怡蘭與韓總,願意與小院眾友分享。


屋主:葉怡蘭,飲食旅遊作家、《Yilan美食生活玩家》&「PEKOE食品雜貨鋪」創辦人

房屋類型:華廈│坪數:室內29坪│格局:1房1廳2衛,另有1書房│成員:2人│屋齡:近20年

設計師:李靜敏/僕人建築空間整合03-4533886


在自家原地敲除所有天地壁裝潢,再重砌截然不同的格局,這種大刀闊斧的確少見。但葉怡蘭就這麼做了。花費1年時間、全室裝箱又拆箱兩回(暈)、敲敲打打近7個月,如此徹頭徹尾改造,就是為了將多年來對家的體悟,一一實現。

怡蘭說,20年前落腳於此,是相中成排窗景外的河岸風光,操刀的建築師好友特別規劃「回」字形格局:將收納空間集中於中央儲藏室,其他客餐廳廚房臥室繞著外牆一圈,每處皆享有窗景。

P101-Before照(葉怡蘭提供)

當年,這獨特格局確實在設計圈引起話題,主臥、書桌、餐廳和她喜愛的廚房,都穩佔「面河第一排」絕佳位置,貓咪也樂得在屋內繞圈狂奔,夫妻倆也是真的非常滿意。

然而幾年後,怡蘭才發現,這格局有意料之外的困擾。終究室內一切動態,仍免不了要與室外環境互動。有些居住細節,非得生活共處三年五載後才能漸漸清晰。婚姻是這樣,家的設計亦然。

怡蘭的困擾是什麼呢?我們先來看一下Before的平面圖。

寫樂文化提供
寫樂文化提供
  1. 臥室:臨南面河畔,景觀固然開闊,但窗外就是大馬路,夜裡晨間都不得不關窗,才不會被屋外呼嘯而過的車聲驚醒,但這麼一來,就犧牲了窗的通風功能。
  2. 書房:成為作家後,怡蘭在家工作的時間變長,但書桌緊鄰餐桌,書籍資料往往不經意就堆放到餐桌上。
  3. 儲藏室:寬敞的空間能輕鬆收納雜物,但真要找時,翻箱倒櫃也搜不到。
  4. 廚房:是最棘手的狀況。廚房臨著南面窗,秋末至春初這幾個月,室內有滿滿的陽光。溫暖固然溫暖,但廚房存放的食材、茶葉,卻容易變質,讓她心疼不已。

這些,都是住了幾年後才發現的問題。還好,怡蘭沒有換房,而是全屋打掉重練,我們也才能分享到她的解決方案。來看一下改造後的平面圖。

寫樂文化提供
寫樂文化提供

1. 臥房移位:整個格局一分為二,需要寧靜的臥室改在左側北向區塊,遠離大馬路;右側南向區塊,劃作公領域,且客餐廚改成開放式,整體空間開闊通透,怡蘭說,住起來更舒心。

2. 書桌分兩地:怡蘭需要長時間埋頭寫作、另一半的工作屬性卻常打電話聯繫溝通,因此從前的格局,即便對方在客廳講電話,仍會影響到怡蘭,因此這回安排兩人書桌,都決定「相隔愈遠愈好」。原廚房位置給怡蘭當書房,老公則分發到「邊疆」的工作站,兩人不再相互干擾,但她比較羨慕老公那有壁爐與落地美景。

3. 儲藏室縮小:收納不再集中管理,而是按區分類,這麼一來,無法「歸檔」的物品,正好思考「該不該留存」。收納面積也不追求「大」,而是「適可而止」,沒地方放,平日就能養成過濾不必要的雜物。

4. 廚房放大:移到全屋中心處,陽光無法直射的地方。並以廚房中島作為核心區,坐擁全屋近1/4面積,實現怡蘭多年來的夢想。

攝影:Dino

怡蘭家的中島,可不是一般中島當料理台那種,而是將水槽、爐台、抽油煙機等全集中在此。從設計師提案後,此中島就「不斷長大」,再加上雙面收納設計,最後就變成長達270cm深120cm的超大中島。

朋友來訪時,都羨慕嚷嚷家中也想有一座,但怡蘭真心建議是「不要衝動」。原因是這樣的廚房多有油煙的問題(真的,10個中島9個有,我們日後會再分析)。

「除了少數幾次煎牛排、煮咖哩以外,我家沒有油煙四散的問題。」怡蘭說。說真的,很難得遇到沒有油煙困擾的開放廚房,我們為此特別做了較深的訪談。

首先是料理習慣,怡蘭已很少用傳統式的大火熱炒,現在是蒸煮多過於煎炒,甚至從不油炸食材;她也教大家一招減少油煙的方法:一般是旺火將油燒到冒煙後再放菜,但如此易有油煙。她是鍋微熱即倒入約只一枚銅板的油量,稍微升溫就放入菜,炒菜時幾乎不用大火,可大幅減少油煙,也不失美味和健康。

再來,加大抽油煙機的吸力。她家是選用雙馬達、排風量每小時1600立方米的規格,搭配8吋風管(這裡解釋一下,一般台產是用每分鐘為單位,約15~20立方米,換算成每小時是800~1200立方米,風管為6吋)。

有上述條件,開放廚房才能達到日日下廚卻無油煙的困擾,否則每次煮完飯,餘味繞樑三日都有可能。

 

post.:

大家也看了這些文章